消基會秘書長專文推薦《破解養生的迷思》
《破解養生的迷思》修訂版業已於2013年9月出書!
一 本值得大家細讀的好書
發表者:黃鈺生,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祕書長 (2010.10.10)
藥品研發的目的在於治療人類疾病,但是研發成功的藥品如果僅僅用於患有該類疾患的病人身上,其結果當然只是「濟世救人」,可是藥商畢竟是營利事業,濟世救 人是研發初衷,一旦研發成功,獲利就成為另一考量,而增加獲利就不再只是治療已發生疾患的病人,而需擴及「可能」罹患該疾患者、甚至擴及預防功效。雖然該 「可能」只是假設,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不會罹患,可是這些人卻抵擋不住鋪天蓋地的報導、廣告及代言,再加上中國人傳統「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食療同源觀 念,把藥品及保健食品當做禮物者有之、當做安慰劑者更多,因此造就台灣保健及健康食品每年數百億的市場。
近年來已有相當多的研究報告指出,許多由藥商贊助的研究是支撐其藥品通過審核的主要依據,國內健康食品亦然。我在許多場合詢問在場的消費者「是否瞭解國內大多數的健康食品在上市前僅通過毒性試驗及動物實驗,而並未通過人體臨床試驗」時,許多朋友都會瞪大眼睛直呼:「怎麼可能?」當我再跟大家分享,現今的動物實驗都 是在嚴格的環境及條件控制下執行,完全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擾,與人食用是處於完全開放的環境下完全不同時,大家便似懂非懂的說:「難怪我吃了沒有廣告宣稱的 效果。」以上陳述都是實情,每個人都會因為「政府掛保證」的廣告而深信不疑的每天吃下大把的「化學食品」,更遺憾的是,所有的學者、專家在這方面的討論都 付之闕如。我最近正在看一本朱槿梵先生所著《破解養生的迷思》一書,書中針對國人--應該說是國內暢銷的保健食品逐一論述,就廠商宣稱的效能,從過去的研 究報告討論其對人體的必要性,最後提出具體評價,建議食用與否。這本書對從事消費者保護實務的我,產生極為深刻的震撼與感動。我樂見終於有學者願意挺身而 出,就過去經過商業操作而使消費者產生似是而非的觀念進一步釐清,更期望這本書能獲得學界迴響,大家更進一步深入討論,帶給消費者正確使用保健食品的觀 念,以免消費者聽信報導、廣告而花了大把的鈔票,卻買了、吃了一堆「食之無益」卻增加肝腎負擔的商品。
如須轉載, 應標示書名及作者之名 !
更多精采書訊,請見凡識書屋部落格http://vansbookclub.blogspot.com
